在张家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卓越的发展成就,成为化工园区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承载着地区化工产业发展的重任,更在创新、绿色、智慧等多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江苏是传统化工大省、强省,以产业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高、产业耦合性强著称,经过“十三五”的优化调整和“十四五”全面提升发展,二次起航重攀高峰。但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十五五”应在定方向、优结构、拓新路等方面实现突破。
“十四五”以来,江苏化工行业经济规模保持稳定。4年来,全省化工产业营业收入稳定在1.35万亿元以上,2024年增至1.3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3.6%。产业结构优化有效推进。全省化工“两带两极”布局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两基地一空间”布局基本成型。连云港石化基地初步建成,基础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江苏省乙烯自产/进口比由2020年的3.5提升至33.9。一批先进技术应用、高端化学品与材料项目逐步投产,新兴产业稳步壮大。2024年电子化学品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实现四年内翻两番。
园区建设继续领跑全国。全省28家已建成化工园区产值占全省化工行业比重超过75%。在2024年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10家园区入围30强,其中2家稳居前五强;在利润总额、利润率前五强中,各有3家园区入围。16家园区列入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占全国总数的35%。
安环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2园区达到较低风险(D类),6家园区达到一般风险(C类)。各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化工污水处理和危废集中处置能力均能满足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11家园区入选绿色化工园区名录,占全国总数的30%。
01 园区概况:区位优势与发展历程铸就辉煌起点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坐落于张家港保税区,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精细化工园。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于2001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14家化工园区之一,是以精细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化工园。
目前的总规划面积为16.94平方公里。该园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规划面积为3.29平方公里,南区规划面积为13.65平方公里。园区是张家港保税区的工业配套区,享受保税区的有关优惠政策,其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由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负责。
为适应不断进区项目发展需要,根据国家产业、土地政策要求,园区2024年4月申报扩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基础配套建设,以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化工客商入驻化工园。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尽享交通便利与资源集聚的优势。园区紧邻长江黄金水道,周边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为原材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提供了极为便捷的物流通道,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自成立以来,园区历经多年的精心规划与持续建设,逐步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早期,园区以基础化工产业为切入点,吸引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化工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园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端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如今,园区已成为一个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在国内化工园区中占据重要地位。
02 园区情况:规模宏大,企业汇聚
园区占地面积广阔,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布着多个功能分区,包括生产区、仓储区、研发区、办公区等,各个区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协作,保障了园区生产运营的高效有序。
目前,园区内企业数量众多,已吸引了102家各类化工企业入驻,其中不乏美孚、PPG、住友等世界500强以及世界化工50强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互补性强的产业格局。众多知名企业的汇聚,不仅为园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大量的资金,也提升了园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03 园区产业:特色鲜明,集群发展
(一)精细化工:核心产业绽放光彩
精细化工是园区的核心产业之一,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园区内的精细化工企业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电子等多个行业。例如,在医药领域,部分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型药物中间体,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关键原料;在电子化学品方面,企业生产的高端光刻胶、电子级溶剂等产品,满足了国内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园区的精细化工企业在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二)高分子材料:创新驱动,蓬勃发展
高分子材料产业也是园区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建材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园区内的高分子材料企业紧跟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产品。如高性能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功能性纤维等,这些产品具有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有效填补了国内部分高端高分子材料市场的空白。同时,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04 园区发展:创新引领,智慧赋能
(一)科技创新:注入发展新动力
园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其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目前,园区内多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研发平台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园区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例如,某企业与国内一所顶尖高校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制备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产品收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智慧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化管理新模式
为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园区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2019年,园区投入5000万元建设智慧园区管理中心,该中心整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构建了功能强大的智慧化管理体系。
在基础设施方面,园区建设了基础网络、5G网络、云计算中心、安全运维体系等,为智慧园区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通过5G网络的全覆盖,实现了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实时准确获取。云计算中心则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能够对海量的园区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管理。
在应用平台方面,打造了智慧园区、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多个平台。智慧安全平台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泄漏、超温等异常情况,系统能够立即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智慧环保平台涵盖了废水、废气、雨水、LDAR、走航、大气、地表水、危险废物等多个监测预警领域,实现了对园区环境的全方位、实时化监测。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保障了园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智慧应急平台整合了应急资源,实现了应急决策支持、应急调度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处置等功能的一体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生成应急救援方案,实现“一张图”指挥,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
05 园区管理经验分享:多管齐下,保障园区高效运行
(一)安全管理:严守生命红线
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园区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了企业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责令企业限期整改,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同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环保管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环保管理方面,园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园区。一方面,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此外,园区还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建成了省内首个“危险废物智能监管平台”,覆盖全区95家产废单位、10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现了区内危险废物从产生、出入库、转移、利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控。通过这些措施,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06 园区的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推动,产业升级
(一)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助力产业腾飞
近年来,园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落地。2024年,多个总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相继签约入驻园区。如某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达数十亿元,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致力于生产高性能的特种纤维材料,产品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园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园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引导传统化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园区积极布局锂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等产业,吸引了一批相关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升级,园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化工园区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园区将继续秉持创新、绿色、智慧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化工园区,为推动我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