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 园区动态 从盐田到石化巨头摇篮!连云港徐圩新区黄海之滨的惊人蜕变传奇
从盐田到石化巨头摇篮!连云港徐圩新区黄海之滨的惊人蜕变传奇
  发布日期:2025-04-30

在黄海之滨的连云港,徐圩新区正以迅猛之势崛起,成为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耀眼新星。这座从盐田和养殖场蜕变而来的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科学的规划布局和不懈的创新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化产业基地。

01  园区基本情况

徐圩新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也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江苏沿海开发和“一带一路”支点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产业合作使命。其总规划面积约467平方公里,徐圩港区74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141平方公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布局和发展临港大工业。

按照“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徐圩新区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智能化新区,立志成为江苏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依托陆桥经济带,服务中西部地区,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服务中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东中西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以及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02  园区产业布局

2024年,徐圩新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主阵地成绩卓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0%,增速全市居首;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6%,达2300亿元,对全市增长贡献度达72.9%,拉动全市工业产值4.4个百分点。

石化产业规模占全国约1.4%,其综合实力在全国695家重点化工园区中排名第9位,前进5位。外贸进出口额108.6亿美元、增长28%,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第一。在项目建设上,奥升德一期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连云港石化α-烯烃综合利用等新建重大投资项目加速建设。

03  园区产业

1.石化产业

作为核心产业,徐圩新区的石化产业已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汇聚了盛虹系、中化系、东华系、卫星系等行业领军企业,产业涵盖石油产品炼化、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烷烃资源深加工与多元化原料加工等领域。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年产16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斯尔邦年产240万吨甲醇制烯烃装置是全球单套甲醇处理量最大的装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园区的产业规模,还增强了在全球石化产业中的竞争力。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随着石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徐圩新区也逐步兴起。为满足石化产业对专业设备、智能装备的需求,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石化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了园区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3.高性能新材料产业

聚焦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前沿领域,徐圩新区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例如盛虹石化计划建设年产50万吨POE光伏膜材料项目,旨在打造光伏新材料全产业链,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

4.临港物流贸易加工业

徐圩港区是新区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支撑,规划建设各类码头泊位113个,设计通过能力4亿吨。凭借港口的天然优势,临港物流贸易加工业发展迅速,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降低物流成本,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推动了贸易往来,增强了新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

04  园区管理经验分享

1.重大项目驱动发展

徐圩新区始终将重大项目视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强引擎”。2023年,盛虹可降解材料、卫星化学绿色新材料等多个省重点产业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4年,继续加速推动虹景新材料、奥升德己二胺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力保障盛虹高端深加工产业链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总投资155亿元的弘盛尼龙全产业链项目、23亿元的贝迪新材光学显示膜材料及高分子膜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不断提升重大产业发展能级,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2.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徐圩新区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在盛虹石化的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中,成功贯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实现了全过程减碳创新。虹洋热电厂借助数智系统,成为“云上电厂”,提升了管理效能,降低了运营成本。新区还大力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此外,充分利用港口和多式联运优势,建设国家风电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坚定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徐圩新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新区石化产业链关联度超80%,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70%,形成了碳三、芳烃等优势产业链。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对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净化,提高废水回收利用率;完成多家VOCs综合治理“一企一策”帮扶,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园区示范,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4.协同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强化港产融合,徐圩新区推进产业协同向更高水平迈进。徐圩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投产,宿连航道徐圩新区段开工建设,未来将实现京杭大运河在徐圩港区江海直达,使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成为全国唯一内河、海港双向贯通的化工园区。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引入外资企业,如韩国SK致新与卫星化学合资建设亚洲首个EAA工厂,打破国内EAA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新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05  园区智慧化建设

1.科学规划与顶层设计

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徐圩新区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力化工区工作方案》,明确3大目标,细化24项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为新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污水集中再生回用中心、IGCC公用工程岛、地下综合管廊、应急事故池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人才发展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推广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从水、电、气、蒸汽等方面为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兑现招商引资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3.强化安全环保监管

构建全面的安全环保体系,建设“1+26+N”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大量应急演练,推动企业建设“五位一体”平台和双重预防系统。实施重大危险源风险信息化监测,“智慧安监”平台与园区重大危险源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加强环境监测,建成多级环境监测管控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确保新区发展安全、可持续。

4.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各类研发平台,如盛虹先进材料国际研发中心、长华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等。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累计举办各类产学研活动25场,新增产学研项目17个,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同时,注重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6  园区的项目和产业发展

1.重大项目成果丰硕

众多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项目纷纷落地徐圩新区。如总投资216亿元的盛虹化工新材料项目,规划建设年产70万吨EVA等项目,全部投产后,连云港石化基地的EVA总产能将位列世界第一。中化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资额高达300亿元,为园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产业发展规划清晰

持续提升重大产业发展能级,聚焦高端聚烯烃、树脂新材料及特种橡胶、热塑性特种聚酯等项目,围绕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进下游精细化工项目,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07  智慧化建设

1.智能管控实现一体化

运管服务中心的智能管控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整个石化产业基地的“一张网”全监测,涵盖安全管控、环境监测、能源保障、应急联动等功能,构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管理机制,提升园区治理能力。通过该平台,可实时掌握园区内各企业的安全、环保、能耗等数据,实现一体式精准化管理。

2.危化品运输监管智能化

对进入园区的危化品运输车辆进行全轨迹位置信息跟踪,实行积分管理办法。一旦车辆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置。同时,依托“5G+工业互联网”,全面监测“两重点一重大”危险源,接入大量监测点位和视频监控,开展评估分级与建档备案,提升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3.企业“智改数转”成效显著

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盛虹石化集团建设“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多业务系统数据集中展示和分析,为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连云港石化公司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追溯和管控,提升供应链协同和生产制造水平。徐圩新区还实现了园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为多家企业建立5G专网,助力企业智能化发展。

连云港徐圩新区凭借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智慧化建设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已成为中国化工园区发展的典范。未来,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进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深化,徐圩新区将朝着打造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有重要影响力化工园区的目标大步迈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石化产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