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发展现代化工为主的专业园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在江北新区乃至全市的产业版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既要承担“稳增长、促发展”的重任,又要肩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使命。
新使命激荡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近年来,新材料科技园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园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各项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四年蝉联“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第二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低碳化工园区”建设名单和全省第一批“万兆园区”;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占比近30%;多个特色产业规模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新材料科技园正全面对标全球顶尖园区,深化“四大行动”,聚焦“六大重点”,坚守使命担当、坚持战略转型,奋力开启世界一流新材料园区建设新征程。
项目为王 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经济发展是园区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新材料科技园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尤其是最近两年,在新区“四大行动”的引领下,科技园全面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眼下,在园区内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江北一期)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数百名工程建设人员正热火朝天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今年3月项目正式开工以来,率先开展地基预处理施工,一共打下6万余根水泥桩,总长度超过42万米。目前,项目正在进行静压桩施工,预计7月初完成,随后将进行一级地下管线的施工。”项目现场负责人戴锦说。
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分3期建设,建成后将打造国内第一家从石油原料到终端产品的日化新材料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可达23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计划总投资40.11亿元,占地面积超过600亩。
为推动这个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园区多部门联动成立服务专班,围绕项目进度倒排关键节点,加大保障力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前围绕项目的电力配套,我们进行现场办公,配合项目上逐一讨论4套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包括路从哪边走,有的要穿河、有的要跨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障碍问题,最终确定了正式方案。”
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江北一期)项目的建设,正是园区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一处缩影。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扬巴三期碳二价值链项目等,都在加速推进;江北新区杏湖绿色现代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后,也在抓紧各方面的建设工作。
去年,南京诚志丙烯价值链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从2月1日开工建设,到10月28日项目投产并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整个建设过程仅用了8个多月。如此“速度”靠的是什么?在诚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韦俊民看来,项目得以高效推进,除了企业自身的动力之外,还得益于新区和园区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有任何诉求和困难,都能得到积极回应并快速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项目服务,园区在项目招引上也全面发力,2024年全年招引项目39个,总投资154亿元;今年1—5月份,累计签约项目2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创新为要 驱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今年3月,江北新区发布《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试验区将构建“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总体布局,其中的“四基地”便包括新材料科技园。根据《方案》要求,新材料科技园将着力建设新材料产业科创基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材料科技园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打造科技创新“最强同盟军”,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不断拓展“朋友圈”;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建设中试基地,推动更多人才和项目落户。
对于化工新材料而言,中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为产品的规模生产提供相关工艺和技术的论证,为此,新材料科技园高标准建设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眼下,基地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这个占地156亩、投资6.4亿元的“创新苗圃”,致力打造成为原创性技术的首发地、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地、产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据介绍,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配套撬装中试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污水处理站、废气治理共享“绿岛”等功能区域,探索建立新材料产业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随着10月建成投运时间节点的临近,中试基地正在加速建设。
今年以来,园区重点打造“顶尖团队+颠覆性技术”双引擎模式,瞄准化工新材料、合成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筛选入驻中试基地项目16个、院士领衔项目5个。
去年,园区牵头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由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60家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组成,在成立当日即揭牌四大转化基地——从北京化工大学成果转化基地、绿色过程与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每个平台都精准对接园区产业需求。
如今,随着一项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引领产业“焕新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安全为本 探索“智能感知”示范园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高水平安全是“硬支撑”。
目前,新材料科技园有超过100家的各类危化品生产、储运、危废经营企业,园区正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在科技园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展示着各种监控场景,既有企业分布、重大危险源分级等数据信息,也有分布在企业生产线、仓库、储罐等地的监控影像。一旦数据异常,“最强大脑”会自动识别,实现自动报警。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仅仅服务于园区管理,更是让企业受益。“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包含了温度、压力、液位、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等各个方面,监控设备和各类传感器的数量很大,完全是24小时无死角。”伊士曼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许鸿涛表示,企业把各项数据上报给园区,并接入安全生产融合管控平台,相当于这些高科技设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加了一道保险。
基于智慧园区的建设,科技园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基础较为扎实,今年,园区在向着更高水平安全的目标迈进,探索“智能感知”园区的建设,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示范园区。
“我们的目标是,从数字化和信息化向智能化升级,让智能感知替代人工感知,让智能化设备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启动,新区请来了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一起出谋划策。
绿色为底擦亮“绿色生态园区”新名片
作为首批全国绿色化工园区,新材料科技园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更是全力以赴,已建成智慧环保、大气预警、智慧能源等系统,聚力治理“三废”,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无异味”园区、“无废园区”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科技园智慧园区管控中心嫁接了智慧环保、大气预警、智慧能源等子系统。其中,智慧环保系统可实现地表水质监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大气预警系统充分发挥气质联用仪的“精准定性定量”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秒级响应、全谱检测”能力,将大气环境监控速度与准度提升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智慧能源系统接入园区内企业的各项能耗数据,利用该系统,园区在能耗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可针对每家企业的用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标国际一流“绿色生态园区”,科技园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今年,园区加快推进75个废气治理项目,确保全年实现减排VOCs300吨以上的目标任务;运用走航监测、红外成像等技术手段,精准定位异味源,加快推进“无异味园区”建设;加快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推进杏湖绿色现代产业园建设,引入氢能与储能材料优质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集群。
如今,走进新材料科技园,道路两侧的绿植、清澈的河道、精致的口袋公园……颠覆了人们对化工园区的传统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