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鳞次栉比,江苏省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扬州化工园区)地处长江流域,囊括近40家化工企业。
工业园区是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污染物排放集中、环境管理难度较大的区域。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始终把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作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对于如何筑牢沿江环境安全屏障这个问题,扬州化工园区有经验教训,也有着行动与思考。
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谈到扬州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9年前那张高达873万的罚单是避不开的内容。
2016年11月11日,由于扬州化工园区污水处理企业——凯发新泉水务(扬州)有限公司的废水超标排放行为,扬州市生态环境部门依照按日连续处罚规定向企业罚款873万元。
扬州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管理局局长喻天聪介绍,巨额处罚之后园区管理部门也在思考,园区水污染防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园区意识到:相比于资金投入,污水处理过程中工艺的选择尤为重要。
据喻天聪介绍,以前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处理技术,很难满足化工废水的处理需求。园区产生的高盐高毒废水往往会抑制甚至杀死菌类,污水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工业园区污水与城镇污水完全不同,需要根据园区废水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处理工艺。
2019年,扬州化工园区下属投资公司与中化环境合资成立扬州中化化雨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雨公司),接手相关设施承担园区污水处理任务。工艺的改进让处理效果有了明显变化,化雨公司总经理张萌告诉记者,最值得一提的是溴离子催化氧化相关技术。
张萌介绍,园区中企业多为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企业,废水中常含有溴离子。这类污染物不仅难以在常规处理工艺中去除,还会抑制臭氧氧化反应效率,提高处理成本。公司引入高效低耗的催化氧化工艺,实现对溴离子浓度的显著削减。同时,针对尾水中残留溴离子的环境风险,开展溴离子的沉降与转化,显著降低其浓度。
对于这次合作,扬州化工园区管理办副主任刘珠明认为是一次优势互补的尝试:企业有处理化工废水的先进技术,而政府方面有管理服务园区企业的职能,两方合作能让技术优势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推动实现园区污水的合规处理。
分管排污确保水质、水量稳定
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的难点在于来水状态不稳定。不同化工企业的废水通过混合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水质差异大,水量波动频繁,对污水处理生化系统极易造成冲击。
2020年起,扬州化工园区开始实施“一企一管”建设项目。对于连续排水、水量大、特征污染物需要控制的企业,园区要求工业废水必须铺设独立管道开展输送,使废水收集“看得见,收得全”。而对于水量少、生产周期不固定的化工企业,需要采用公用管道进行分时排放。经统计,需要铺设独立管道的重点企业排水量合计占园区总量的80%。
据介绍,独立管道中均配备水质在线监控仪和流量计,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并与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实时互联。一旦监测到污染物浓度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通过电动阀门在数秒内切断独立管道的污水输送,防止水质发生巨大波动。
受益于独立管道的建设,化雨公司得以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含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进行二次强化预处理。“尽管进厂的废水都是经过企业处理的,但其中一些水体毒性仍然存在。我们专门建设配套前置调节池和专用解毒设施,对化工废水进行再次预处理,保障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的稳定运行。”喻天聪说。
分管道进行排放的另外一个优势,便是实现对水量的调控。“间歇排水企业,需根据协商结果利用公用管道进行错峰排水,因此,我们能够根据处理情况调整水量,在保证来水水量稳定的同时,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张萌介绍道。
处理厂前移服务,政府水价兜底
传统观念中,污水处理只是下游污水处理厂的责任。但在扬州化工园区,水环境治理更加注重全流程的协同管控,污水处理厂主动与排污企业“结对子”,帮助企业开展污水处理。
喻天聪认为,如果只在污水处理厂末端集中处理,不仅容易因来水水质、水量波动导致工艺系统受冲击,还可能错过源头控制的最佳时机,因此污水处理厂必须主动服务。
于是,扬州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指导企业选取合适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合理配套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协商制定纳管标准。
事实上,在项目早期污水处理价格的确定是一大难题。刘珠明告诉记者,园区和企业进行了多轮沟通,也召开听证会采纳公众意见,希望水价标准企业既能接受,也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营,但最终污水处理厂收取的污水处理费用并不能平衡整个支出。
这样的背景下,园区充分发挥兜底作用,与污水处理厂签订了固定保水量。若年底污水处理量没有达到标准,差价由园区财政予以兜底。这样既保证污水处理价格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也使得污水处理厂可以持续健康运营。
污水处理厂前移服务,政府水价进行兜底,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地表水水质情况的改善。数据显示,扬州化工园区附近沿山河新中桥省考断面,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2024年,扬州化工园区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入选第一批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
刘珠明表示,作为沿江化工园区,水环境风险相对较高。没有一滴生产废水进入长江,始终是扬州化工园区发展的一条底线。将进一步推动园区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工业废水收集处理效能,有效防范和化解水环境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