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权威ESG评价机构万得(Wind)将利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利民股份”)的Wind ESG评级由A级上调至AA级,在行业参评的68家化工企业中排名跃升至前三位。这份荣誉,记录着这家从苏北小城走出的农化企业三十六载的坚守——从1989年濒临倒闭的玻璃厂起步,在农药行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利民股份为中国农化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技术深植,驱动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回望2001年,利民股份自主研发的“液膜分离回收废水中高浓度酚、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农药行业技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力。
2016年,利民股份主导修订的85%代森锰锌标准被认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为国产农药突破国际市场作出示范。利民股份投资建设GLP实验室,于2019年先后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GLP实验室认证和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证,并同时具备CNAS认证和CMA认证资质,成为江苏唯一和国内同时获得三项认证的农药专业GLP实验室之一,标志着其自主实验数据获国际市场认可,为中国农化企业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2024年,国家提出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为合成生物新型农药开发及应用指明了方向。精草铵膦、草铵膦产品不含氯,对土壤友好。利民股份敏锐地察觉到,未来精草铵膦产品开发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利民股份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郑裕国院士团队合作,积极推进年产1万吨精草铵膦一期项目的实施,达到了原料近100%转化率,且无中间物残留,做到了农药的增效减量和生产过程减碳。利民股份的产品以“金紫电”“紫电青霜”命名,在全球市场推广销售,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面对市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抗性”农药的需求增长,该公司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在巩固代森锰锌、百菌清、霜脲氰等核心产品工艺优势的基础上,推出丙森锌、代森锌等新型原药及剂型,丰富产品矩阵,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2024年,该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商标45个,累计获得专利284项。如今,利民股份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正开展生物代谢途径优化、酶分子改造与催化、高效基因编辑工具开发、衍生与生物活性筛选等前沿技术探索。这些前沿技术的持续探索与创新实践,不仅推动着实验室科研实力的不断跃升,更转化为丰硕的技术成果,在我国农药市场持续发挥引领创新与品质保障的关键作用。
利民股份通过三次战略性收购,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支撑农药行业转型的产能网络:2017年收购双吉化工,整合代森锰锌制剂产能,国内市占率跃升至60%;2019年并购威远资产组,推动企业从单一杀菌剂向农兽药综合服务商转型;2021年收购“大生”中国区品牌,激活全球价值链,加速中国农药品牌融入国际价值链。长期以来,利民股份聚力打造智慧工厂,所属子公司先后建成数控中心、智慧物流、智慧仓库等信息化项目,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企业制造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安全环保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业务上云,推动企业数据流、业务流、管理流在线互通共享、可视化展示,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012年,利民股份成立巴西阿维菌素登记任务小组,并于2014年取得该产品登记,十多年间持续为巴西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原药产品。针对拉美市场的特点,利民股份开发出三乙膦酸铝等高含量单剂及多款复配制剂。2019年,全球农化市场内卷加剧,该公司将“自主登记”作为全球化新引擎,在巴西、东南亚等重点市场加速代森锰锌、草铵膦等核心产品的本地化登记,开启新的销售模式,向客户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产品。
在优化产能布局过程中,利民股份持续升级五大产业基地:江苏基地巩固杀菌剂领先优势,河北基地深耕杀虫剂、除草剂差异化优势,内蒙古等基地构建合成生物学产品创新优势,形成多地域协同、多技术路线的生产体系。这五大产业基地的升级,不仅实现了国内生产布局的优化与创新,更为利民股份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际市场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利民股份持续夯实技术与产品根基,将市场开拓经验反哺研发体系。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与质量把控,该公司拥有农药登记证301个(其中原药登记48个,制剂登记253个),产品覆盖杀菌剂、杀虫剂及除草剂三大类。依托丰富的产品线,该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及自研,储备多个新型生物发酵类农兽药产品。阿维菌素、精草铵膦、多杀霉素、截短侧耳素等已实现产业化,大田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宠物驱虫等产品处于技术优化、大田试验、登记准备等阶段。
智创绿色农药,AI赋能“藏粮于技”实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定位为核心任务的背景下,利民股份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与绿色精准防控技术,构建了贯穿农药研发、生产与应用的智能化体系。这一系列布局,不仅服务于企业自身发展,更致力于为中国农业“藏粮于技”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利民股份的实践表明,AI技术能够突破传统农药研发的瓶颈。例如,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海量生物数据,可快速识别新型活性成分,缩短农药上市周期。这种高效率的创新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储备。
利民股份与苏垦生化联合成立了德彦智创平台。该平台借助AI工具构建算力平台、数据平台、靶标数据库及靶标资源平台,显著提升创制化合物开发效率,缩短新化合物筛选周期,为国内农药行业突破创制周期长、成功率低的共性瓶颈提供了范例。
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利民股份的合作布局直击行业痛点:与上海植生优谷合作开发RNA生物农药项目,利用AI算法快速筛选靶标基因并优化分子结构设计,提升农药靶向性与环境兼容性,探索解决化学农药非靶标毒害问题;与成都绿信诺基于“AI+合成生物学”平台开发小肽生物农药,通过AI预测蛋白质功能并优化代谢通路,攻克技术瓶颈,推动我国农业生物科技装备从“进口依赖”向“自主可控”转型。
技术落地的核心在于服务农业生产。2025年3月,利民股份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生物防治、病虫害监测预警等绿色精准防控技术,通过科技资源共享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此次合作中,利民股份将AI技术应用于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生物防治与AI预测模型结合,通过遥感数据与田间传感器实时分析虫害动态,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实现病虫害智能监测与防控一体化,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契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农业”的目标。同时,利民股份加快营销服务转型,与数字化营销企业合作,基于SaaS平台搭建专业种植户平台“利民植保精英荟”,利用AI深化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应用,为种植户提供精准绿色防控技术与高性价比产品方案,以科技为土地增值、为农业增收。
绿色先行,全链减碳助力可持续发展
自创立以来,利民股份便将绿色环保视为安身立命之本。创业初期,在国内农药行业尚未普遍重视环保治理时,该公司率先配套污水处理系统与废气回收装置,奠定绿色农企根基。进入21世纪,面对行业粗放生产的环境压力,利民股份累计投入超10亿元改造生产线,构建溶剂回收体系,将“三废”治理从被动合规升华为主动责任。2011年,该公司获评“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先进单位”,为同行提供早期环保转型样本。
近年来,为响应农业“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抗性”转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趋势,利民股份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推动绿色实践从末端治污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减碳跨越。2021年,该公司制定的《2021—2025年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存量提效、增量突破”思路,在推进绿色化学合成项目的同时,加快RNA、噬菌体、多肽等生物合成农药研发,将“绿色低碳”深植企业基因。
在治理层面,2024年利民股份成立董事会ESG委员会,统筹碳排放、“三废”治理及生物多样性目标,发布《环保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21项规范性文件;通过废水车间COD实时监测预警、危废转运“电子联单+GPS追踪”等精细化管理,以制度确保环保承诺落地。
在工艺创新方面,利民化学将三乙膦酸铝生产工艺升级为连续流模式,降低能耗30%,通过行业绿色低碳工艺认证。旗下5家子公司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其中,利民化学、新威远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威远生化通过产线优化年减排二氧化碳122吨;双吉化工升级40台高能效电机,预计年节省天然气13万立方米。利民股份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利民化学1兆瓦项目年发电100万千瓦时,双吉化工1.6兆瓦项目年发电177万千瓦时,新威远5兆瓦项目年发电1,055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超8,000吨,显著降低传统能源依赖。此外,该公司构建研发—生产—治理全流程闭环体系:研发端采用清洁工艺,生产端溶剂回收率超90%,治理端固废综合利用率达100%。威远生化通过包装循环利用,年减废39.2吨,降本43.5万元,实现经济环保双赢;年回收再生硫酸铝3,000吨,通过包装轻量化改造节约材料成本,将循环经济理念转化为可复制经验。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FAO/WHO国际认证等成果正是其绿色转型成效的见证。
36年来,利民股份从“按规治污”走向“主动创绿”,始终围绕“所获之利,回报于民”的初心。未来,该公司计划以合成生物学和零碳工厂为突破口,推进生物农药与AI发酵控制系统融合创新,持续探索农药行业绿色发展边界。“我们用实践证明,环保投入不是成本负担,而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根基。”李新生表示。
责任筑基,深耕价值共享发展土壤
健康企业治理与社会责任是利民股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自2015年深交所上市以来,该公司持续优化治理架构,构建三权分立体系,设立四大专业委员会。2024年,该公司通过拆分投资发展部为董事会办公室(专司信披合规)与投资发展部(聚焦战略投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协同的“治理铁三角”,为应对全球市场波动筑牢制度根基。
利民股份于2024年5月设立ESG委员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战略核心。该公司升级ESG价值模型,打造“董事会—管理层—职能中心”三级架构,推动全球标准与中国实践融合。董事会审议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确立“环境示范者、社会共建者、治理引领者”三位一体路径,将ESG指标纳入关键部门考核。
利民股份将员工视为“价值共享伙伴”,年度职业健康与安全投入金额2,663.51万元,集团及各生产型子公司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率100%,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共计527次,员工及车间覆盖率达100%,员工体检覆盖率100%,员工健康档案覆盖率100%,职业病发生率0%,开展安全培训1,183场次,参与人数33,318人次。依托两大国家级绿色工厂、三家省级绿色基地,该公司推行本质安全管理。通过多元化培养体系,该公司实现超96%的员工满意度,上市10年累计现金分红近9亿元,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奋斗者。
在产业链责任与乡村振兴方面,2021年利民股份向西畴捐赠款物价值8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增收;在陕西千阳注资50万元建设228亩矮砧苹果示范园,引入绿色防控技术。2024年,该公司社会公益服务时长达116小时,服务场次达125场,社会公益活动参与人数达258人;教育公平捐赠金额达203.65万元,惠及3,000余名学生;为3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乡村振兴投入金额14.57万元,乡村振兴惠及3,000人。
利民股份通过“利民植保精英荟”平台开放AI病虫害监测功能,覆盖数十种作物,帮助农户节约成本;2024年开展安全用药培训1,083场,惠及10.8万人次,推动农药减量化与农业增效双赢。
未来,利民股份将坚定不移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变革创新为动力,探索生物合成、数字工厂、人工智能及零碳工厂等前沿领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颗从苏北小城走出的农化之星,正以科学治理、技术普惠与责任担当,为中国农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利民力量”。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