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畔的镇江,拥有60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正悄然开展一场以人为核心的变革。当健康中国的号角吹响,索普集团积极响应,将健康企业建设视为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细胞工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守护职工健康之间,寻找同频共振的和谐路径。得益于在健康企业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索普集团曾入选2024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
体系筑基 从安全生产到健康安全
作为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索普集团坚持职工健康与安全生产并重原则,系统构建起健康企业建设体系。
职业健康管理是这套体系的“骨架”。索普集团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包括《索普集团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索普集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在内的制度体系。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三同时”管理,到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从每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深入宣贯,到职业健康体检、强化防护设施、应急演练的常态化开展,索普集团为职工构筑了一道道坚实的职业健康“防护墙”。
此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还定期“充电”,接受专业培训,确保健康管理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始终在线。
环境育人 “花园式”工厂也是“健康驿站”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滋养职工身心健康的土壤。索普集团在这片土壤上精耕细作,成效显著。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禁烟”不仅是健康要求,更是安全底线。索普集团将违章吸烟纳入安全生产“九大禁令”,以最严厉的处罚打造“无烟工厂”,守护生产与办公区域的安全与清新。通过强化全过程管理,索普集团对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密闭吸收、综合治理,严防“跑冒滴漏”和异味排放。同时,该公司大力推行绿化美化,致力于创建“花园式”工厂,让职工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工作。
索普集团还将“江苏省幸福企业”建设深入生产一线,在生产岗位建立了14个“职工健康小屋”。这些小屋配备了身高体重秤、血压仪、BMI腰围尺、急救药箱等基础健康监测与保障设备,并张贴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海报。这一举措,让索普集团实现了疾病防治关口的前移,职工在岗位上就能便捷了解其基本健康数据,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职工养成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进一步满足职工健康新需求。
此外,索普集团还建立了专业的环境卫生团队,定期治理环境,保障卫生设施有效运行。尤为贴心的是,为提升饮水质量,厂区内设置了52台净水器,并定期维护更换滤芯,点滴细节尽显对职工健康的关怀。
活动赋能 从全员体检到“健康达人”
如果说制度与环境是健康的保障,那么丰富多彩的健康活动则是激发职工健康活力的引擎。
索普集团每年定期组织体检,并为女职工提供“两癌筛查”等专项检查;推出个性化体检菜单,为职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并委托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健康评估,实现对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索普集团还与医院合作,对评估出的中高危人群实施强制随访,进行分类管理和精准健康指导,将关怀延伸到8小时之外。
2022年,公司在镇江市健康达人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二名及个人一、二等奖的佳绩。职工周抗在2024年江苏省职业健康达人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三等奖”和“职业健康素养风采个人单项一等奖”,展现了索普职工良好的健康素养与精神风貌。
羽毛球场、足球场、健身房、影视厅……公司的职工活动阵地设施齐全。工会依托职工文体协会,常态化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步走、登山、团体舞等文体活动,让“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仅增强了职工体质,还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浓厚氛围。
文化浸润 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在健康企业建设的目标中,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健康文化必不可少。索普集团深谙此道,在健康文化建设上用心、用情。
索普集团依托合作医院的优质资源,定期开展“送健康”宣教活动,邀请专家讲授饮食、睡眠、运动、慢性病预防、体检报告解读等知识,不断提升职工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引导职工主动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该公司还将职工“心事”作为“健康要事”,建立女职工康乃馨服务站,通过深入调研职工心理需求,围绕“积极心理学”、亲子关系、职业发展等主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职工纾解压力,守护心理健康。
与此同时,索普集团充分发挥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前沿哨兵作用,定期组织“CPR/AED”急救技能培训等,为中高风险人群的健康增添保障;线上线下同步设立健康宣传栏,定期普及健康知识,助力职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特色的举措,索普集团将健康理念融入企业血脉,构建起和谐、平等、信任、宽容的人文环境,显著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健康文化品牌。展望未来,索普集团将持续推进健康企业建设,不断探索职工健康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