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工业生产和出口实现较快增长,企业营收水平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新动能有效积聚,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开局良好。
一、工业生产增势良好,企业经营逐步改善
工业生产加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6.5%,较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2%,增速较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1%,加快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加快0.8个百分点。从当月看,宏观政策加力显效加之低基数和出口有力支撑,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较1—2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
九成行业和超六成产品同比增长。一季度,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2.7%;24个行业增速较1—2月份加快,回升面近六成。在统计的62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03种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4.7%;325种产品增速较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超过五成。
工业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出口交货值36285亿元,同比增长6.7%,较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有出口的39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4.1%;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金属制品、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行业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19.8%、10.9%、10.7%、9.8%。
工业企业营收增长加快,毛利润改善。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较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营收改善,为企业下阶段利润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从营业收入扣减营业成本的毛利润角度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毛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0.3%转为增长2.0%,改善明显。
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
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速较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3.7%,较1—2月份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在8个装备大类行业中,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4个行业增速较1—2月份加快,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汽车和电子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0%、12.4%、11.8%和11.5%,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工业生产加快。
制造业高端化稳步推进。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增速较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光纤制造、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5%、22.4%、21.1%。
数字生产赋能产业智能化转型。一季度,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增速较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9.6%、25.5%、25.0%,与上述行业相关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6.3%、32.8%、26.0%、12.7%。
绿色产品增势强劲。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4%、39.2%、18.5%;风力发电机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单晶硅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4.4%、45.6%、14.9%、10.6%。
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对工业生产带动明显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扩围实施,带动相关行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向好。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一季度规模以上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4%、4.1%,1—2月份利润分别增长6.0%、5.9%。在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带动下,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1—2月份利润增长11.7%。电子、家电产品以旧换新政策惠及面持续扩大,一季度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0.0%,1—2月份利润分别增长125.5%、10.3%。相关链条行业中,一季度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12.3%,1—2月份利润分别增长110.8%、15.3%。
总体看,一季度工业经济开局良好。虽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盈利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但我国工业经济大盘稳、韧性强、动力足,有信心更有底气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力落实好各项宏观政策,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