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对乙烯产能成为全球第一的思考
对乙烯产能成为全球第一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3-03-30

为更好地服务于轻烃与芳烃产业健康发展,贯彻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推进相关重大专项工程的实施,做好行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石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经中国石化联合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决定设立中国石化联合会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截止2022年底,我国乙烯产能达到了4675万吨/年,产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乙烯产能第一大国。不仅如此。我国乙烯产能仍处于扩能高峰期。到“十四五”末,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7000万吨/年左右,世界第一大乙烯生产和消费国地位进一步稳固。

但笔者以为,产能第一并不意味着实力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乙烯产业发展水平仍有差距。

一是产业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受制于上游乙烯供应条件及成本竞争力,2022年乙二醇自给率仅为63.9%。聚乙烯行业存在“低端通用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专用料依赖进口”的问题,目前国内专用料无论在所占比例、产品多样性还是性能高端性和质量稳定性上与国外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高端产品自给率依然偏低,高端高性能聚乙烯自给率仅为60%左右。

二是同质化恶性竞争苗头凸显。目前,我国乙烯行业仍处于扩能高峰期,预计本轮扩能高峰将持续到“十五五”中期,扩能势头远超过去,已建和在建乙烯项目下游产品差异化程度均不高,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高压聚乙烯装置都是从埃克森美孚、巴塞尔、埃尼等国外公司引进的技术,存在“卡脖子”隐患,且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技术缺乏,高性能聚烯烃包括茂金属树脂、聚烯烃弹性体及各种改性树脂材料等,都急需技术创新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烯烃工艺技术及催化剂。

三是产业集中度需进一步提高。截止2022年底,我国乙烯生产企业63家,平均规模为78万吨/年(石油基),分散于21个省市。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分布散的现象依然存在,既难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也难以对资源进行综合优化利用,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四是能效水平仍待提升。截至 2020 年底,我国蒸汽裂解制乙烯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总产能 30%,个别乙烯装置能耗甚至高达720千克标准油/吨左右,落后产能过多,不仅难以适应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而且变相提高了我国乙烯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而与此同时,受全球经济衰退、消费市场不振的影响,国内大宗石化产品需求已进入减速发展时期,大部分石化产品需求都将面临增速下降的局面,进而导致全产业链过剩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国外低价产品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转移等,国内乙烯行业盈利前景不容乐观,甚至有可能会出现相当长时间的低谷。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乙烯产业未来几年需要努力完成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科学合理规划乙烯产能总量和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考虑原油进口依存度风险、下游产业发展需求、综合竞争力等因素,科学合理规划乙烯产能总量,不片面追求国内自给率绝对值目标。在保障相关产业安全、破除产业链瓶颈垄断、避免定价权受制于人的前提下,保持合理规模的海外低成本大宗通用产品进口,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原油进口依存度提高、资源环境压力等矛盾。

强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4〕2208号)的政策引导,合理控制新建乙烯项目实施节奏,避免发展过热苗头;依托现有炼化一体化企业,科学适度布局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利用现有条件较好的千万吨级燃料型炼厂,适度规划配套乙烯项目。坚持做强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优化调整战略布局,新增乙烯产能优先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区域集中,同时提高集聚区内石化企业原料互供和产业链协同,提高集聚区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打通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

开展乙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重点开发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技术,裂解分离新技术,高效膜分离、吸附分离与深冷分离耦合的低能耗乙烯回收技术,二氧化碳制化学品技术;突破重油深度裂解多产烯烃、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等技术;推动150万吨级乙烯“三机”、LDPE/EVA装置用的高压控制阀门、超大型机泵等大型装备及控制系统自主化。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重点开发乙烯下游高端润滑油脂、高性能聚烯烃、特种橡胶、功能性膜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先进有机材料,加快开展应用研究。加快推进甲烷直接制烯烃技术、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精准可控聚合技术、低能耗精准分离技术等一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进程,引领产业发展。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蒸汽裂解路线乙烯原料结构,实现低价轻质原料和优质重质原料的双向提升。稳妥、合理推进原料轻质化。原料轻质化符合我国石化行业“双碳”目标的发展要求,但要科学论证、慎重决策,高度重视原料风险。在原料供应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在东部沿海地区适度布局发展进口轻烃裂解项目,并注重与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协同、耦合,优化产品结构和副产氢利用,以提升竞争力。通过炼化一体化发展,提高对炼厂干气、液化气、歧化尾气等副产气体利用程度,提高乙烯原料中轻烃占比,降低原料成本;结合当前柴油供应过剩严重的市场形势,合理调整加工流程,增加轻柴油/改质柴油、加氢裂化尾油等较重优质裂解料进乙烯装置比例,降低成品油销售压力,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推进“基础”产品降成本,“高端”产品增品种、产量和附加值,优化提升乙烯下游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大宗基础材料的转型方向是提升和稳定质量,通过装置规模大型化,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化降低成本。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的需要,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努力开发端石化产品新品种,重点加快茂金属聚烯烃、POE弹性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高端聚烯烃产品及专用料牌号的开发与生产,提高高端聚烯烃产品国内自给率。同时高端产品研发应转变理念,由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以提供解决方案为导向转变。深刻理解不同下游用户需求特性,进行产品和服务开发和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必须打通产品、加工设备、下游用户之间的壁垒。

严格贯彻落实《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等政策文件要求,严格能效约束,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切实推动乙烯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各地区应按要求建立乙烯装置能效清单、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和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提出淘汰退出、产能整合或改造升级的工作思路,合理确定企业改造时间表,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工作节点、预期目标等,限期分批、稳妥有序组织实施。对于能效低于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限制用能。鼓励使用绿色能源,探索电裂解炉的开发和应用。

四、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十三五”以来,一批石化企业通过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其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物耗能耗和三废排放水平都大幅降低,成效明显。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包括乙烯行业在内的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要有计划地大力推进石化智能工厂建设,搞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采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二是要不断推进工程设计数字化,通过构建贯穿整个业务链的工程数字化集成,实现工厂设计、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三是要不断推进供应链管理智能化,通过石化全产业供应链的横向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优化协同向全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实现上下游企业以及跨产业的协同运营。四是要不断推进生产运行智能化,重点打造石化数字化生产环境、石化生产集成管控体系、全流程模拟和一体化优化体系、智能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等,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纵向集成。五是要不断推进知识管理和经营决策智能化,加强企业数据仓库和知识库的建设,构建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人机智能协同发展,形成跨专业纵向集成的管控一体化管理体系。

五、着力培育领军企业

引导领军企业通过兼并吸收同类项目,做大优势产业规模和拓展空间布局,避免盲目扩张和规模竞争带来的全行业亏损风险。

鼓励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和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组建总部研究院、海外研发机构和网络式研发组织,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联合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集聚创新人才,强化创新能力。

鼓励领军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中试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

鼓励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牵头组建一批乙烯产业国际性组织,提升国际话语权。

六、开展产能国际拓展,战略布局新兴市场

充分利用我国石化产业资金、技术、工程、市场、人才和管理优势,努力扩大与欧盟、亚洲、非洲等地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化产品贸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工程、技术为龙头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炼化项目、承包炼化工程技术服务。

加快布局市场潜力国家石化项目,结合国际贸易局势和出口导向型制造业转移趋势,在人口红利和消费市场潜能大的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中筛选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合资建设内需导向型炼化项目,以灵活的装置规模和产品结构,满足并带动项目所在区域市场需求。通过提前战略布局,带动国内石化产业转移接续,抢占新兴市场先机,消化中美经贸摩擦和可能全面“脱钩”带来的影响。


表  1   2022年国内乙烯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单位:万吨/年)

乙烯1.jpg


表 2  国内在建和拟建乙烯项目情况 

(单位:万吨/年)

乙烯2.jpg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