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在REACH与CLP法规主管部门联席会议(CARACAL)上公布了《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条例》(REACH)的全面修订提议。
提议内容涵盖注册内容更新、纳米材料定义、供应链数字化、授权限制流程简化、海关执法强化等核心领域。
作为欧盟REACH法规实施近20年来的首份系统性修订提议,其修订初衷旨在解决现行制度实施中的结构性矛盾。
但从当前产业界的审慎态度与关键技术节点的实施难度来看,该方案在利益平衡与实操层面仍面临多重挑战,其最终落地效果尚待实践验证。
REACH与CLP法规主管部门联席会议(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REACH and CLP,CARACAL)是欧盟化学品监管体系中的核心协调机制,是一个为欧盟提供立法建议的组织,CARACAL会议动向直接反映欧盟监管趋势,企业可通过跟踪其动态预判合规要求变化。 1. 注册要求更新,注册有效性以及聚合物注册拟发生重大变革 注册有效期统一为10年, 如果卷宗未更新或者发现不合规,ECHA有权撤销注册号; 针对生产或者进口超过1吨/年的聚合物,企业需先进行通报,并将根据危害标准确定需要进行聚合物本身注册的物质; 满足以下情况时需要更新卷宗: 物质被列为SVHC; 1-10吨的简化注册(即卷宗中只提供理化数据)应更新为全数据要求。 推动数据共享,减少动物实验; 建议删除REACH法规中附件III和XIII,并更新附件I、VI-X和XI等数据要求。 2. 进一步明晰纳米材料的管控要求,拟增加下游用户申报 法规将采用2022年欧盟对纳米材料定义; 明确数据要求,特别是下游用户需报告纳米形态特征及安全评估数据。 3. 加强官方评估和合规审查,赋予ECHA更大的权利 ECHA可因注册卷宗不完整或企业未响应官方评估而撤销注册号; 在测试提案和卷宗完整性决议评估过程中,允许用其他方案(比如 read-across)代替实际测试; 官方可基于潜在风险、结构类似物/成分/降解产物等因素筛选需进行物质评估的物质; 新增PMT(持久性、移动性有毒物质)、vPvM(超持久超移动物质)及内分泌干扰物(EDs)评估要求; 针对特定情景(如评估决策期间企业停产)制定明确流程。 4. 简化授权与限制流程,优化监管工具和创新 引入“监管管理选项分析”(RMOA)以评估最佳监管工具; 授权应优先选择高产量物质、少量用户/用途物质、附件XIV中的替代物质; 若授权申请被拒,企业需在规定过渡期内停止使用该物质; 对特定危害分类(如CMR)的化学品实施统一风险管理; 在提交限制提案前,企业需提供物质用途、暴露数据及替代品信息。 5.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行数字产品护照(DPP)和电子SDS 推行数字产品护照(DPP); 引入统一的SDS电子格式,以支持整个供应链的数字交换。 6. 强化跨境监管协同,提高海关合规审查和验证的能力 进口商需在清关时提供安全数据表(SDS),并自动验证注册号/授权号; 推动REACH系统与欧盟海关单一窗口互联,4年内完成技术对接; 确定国家执法系统的标准,并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系统和特别审计。 欧盟环境总司表示,此次修订旨在应对全球化供应链挑战,平衡企业合规成本与公共健康环境权益,标志着欧盟化学品监管向更智能、更协同的方向迈进。什么是CARACAL?
核心修订内容
后续发展
下一步,修订提议将进入成员国磋商与公众咨询阶段,相关公众咨询将于4月25日截止,最终立法预计于2025年底发布。
尽管欧盟监管机构高调宣称REACH修订设想标志着法规的“简化”与“现代化”,欧洲化工行业却集体发出尖锐警告,这场被包装成“绿色转型”的政策狂欢,实质是脱离工业血肉的纸上谈兵。
数字产品护照(DPP)、海关自动化的技术标准设定争议、注册号10年有效期以及聚合物整体合规带来的成本攀升、进口管控引发的贸易摩擦,这些无疑都在表明现有REACH修订设想的不切实际。
因此从纸面规则到真正的落地生根,欧盟REACH法规的修订实施预计还要走很长的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