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合成橡胶产业航向:智能 绿色 高端
合成橡胶产业航向:智能 绿色 高端
  发布日期:2025-08-26

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双碳”目标催生深刻变革,合成橡胶行业如何回应时代之问、引领产业之变?

行业要以“绿色转型”为重塑产业的新密码、“协同赋能”为破局发展的金钥匙、“智创未来”为引领方向的新引擎,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是近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年合成橡胶行业发展大会给出的回答。

智能化引领产业升级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庄毅表示,近年来合成橡胶产业规模持续跃升,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高端特种合成橡胶产品逐步打破国际垄断,绿色制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探讨合成橡胶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发展之路,更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引发新材料产品研发的范式变革,推动各领域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智能化将成为合成橡胶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为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要建设开放共享的橡胶材料数据平台,建立标准化、高质量的橡胶材料数据采集、处理与共享机制,为AI模型训练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二是要打造“模型+机制”的双驱动体系,既要依赖数据驱动的黑箱模型,又要引入物理启发与机制约束,提高模型的泛化性与可靠性;三是要建立“理论—模型—实验”闭环反馈机制,通过AI辅助模型的预测结果,快速反馈至实验验证与理论修正,实现设计迭代;四是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围绕关键橡胶材料领域开展应用导向的AI创新研究。

中控技术研发项目经理涂阳勤介绍了基于AI+机理的绿色合成橡胶产品质量智能调控系统。该系统构建了包含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模型的机理模型,能生成并分析各项反应数据,从而精准调控生产装置,一方面降低生产装置波动性,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幅减少操作人员操作频次,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实现产能最大化。

绿色化保障接续发展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绿色转型是时代赋予合成橡胶行业的必然选择。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朱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橡胶工业在材料绿色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性能绿色化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应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混合的生物基橡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她表示,未来合成橡胶行业应持续聚焦技术攻坚,突破材料性能天花板,创新绿色低碳合成橡胶材料。

“将植物油用在轮胎生产中,不仅能调节轮胎的软硬度,还契合可持续轮胎发展战略。”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华静分享了环境友好型乳聚丁苯橡胶的功能化技术开发研究成果。据了解,团队攻破植物油在橡胶乳液中的分散问题、与橡胶的相容性问题,成功研发出生物基油填充型乳聚丁苯橡胶,可应用于制造环保型轮胎,通过提升生物基含量降低碳排放,满足全球碳中和发展趋势。

“构建碳排放统计的统一核算体系,对合成橡胶领域产品进行碳足迹管理是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机制,能促使企业绿色低碳升级,有效推动合成橡胶产业链的协同减排。”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华玲分析了碳足迹标准对我国合成橡胶行业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支撑作用。她同时提出,为推动我国合成橡胶行业标准化建设从“跟跑”向“领跑”跃升,应加快制定重点合成橡胶产品碳足迹核算的规则标准,将团体标准升级成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高端化提升行业价值

“产品高端化、产业高端化是合成橡胶行业后续发展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锦山的观点,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北京化工大学吴一弦教授介绍了团队最新研发的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和顺丁橡胶等产品,为合成橡胶制造升级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顺丁橡胶具有低滚动阻力、高耐磨性、高耐曲扰性和高抗疲劳性的优异性能,适用于制作高性能的轮胎,满足汽车轮胎行业的高端需求。

“华为折叠手机已全面使用我们团队研发的新型复合橡胶材料——智能抗冲击弹性体作为柔性内屏缓冲层。此超抗冲柔性内屏获得全球首个瑞士SGS五星级抗冲击能力认证。”四川大学教授吴锦荣介绍,其团队研发的智能抗冲击弹性体可使屏幕遇强则强、遇柔则柔,还拓展应用于运动牙套,能突破其“越厚、抗冲击性能越好但佩戴舒适度越低”的性能矛盾;此外,可将这种弹性体制成阻尼弹性体,用于船舰消声瓦和安装在星箭分离位置的整星隔离器,有效减少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和冲击,保护设备和结构免受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青岛伊科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亮提出,裂解碳五生产的双环戊二烯可深加工制成双环戊二烯(DCPD)加氢树脂,提高树脂的热稳定性及相容性,特别适用一次性纸尿布和卫生巾等制造用的特种黏合剂。“橡胶企业还要重点攻关反应注射成型(RIM)、环烯烃共聚物/环烯烃聚合物(COC/COP)的聚合技术及稳定性,快速实现聚双环戊二烯产品的产业化,提升产业价值。”侯亮如是说。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