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泰国以及美国的聚氯乙烯悬浮树脂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分别如下:中国大陆为122~232美元/吨,印度尼西亚为55~204美元/吨,日本为49~148美元/吨,韩国为0~169美元/吨,中国台湾地区为22~205美元/吨,泰国为60~193美元/吨,美国72~284美元/吨。涉案产品为K值高于55且最高达77的PVC悬浮树脂,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904项下的产品。
表 1 印度对涉华聚氯乙烯悬浮树脂反倾销终裁建议征税表
此次印度对中国PVC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中国PVC出口格局或将带来较大影响,因为印度是中国最大的PVC出口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PVC国家中,印度占到49%的出口份额,接近半数的PVC产品出口到了印度。
此次印度对中国商品征反倾销税,税费为122~232美元/吨,其中主要出口商为140~170美元/吨,这个数额对中国PVC商品流入印度的出口格局有直接且较大的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 1 中国出口规模国家占比
按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印度PVC商品,出口平均单价为709美元/吨,处于出口单价中的中低水平。如果按照140美元反倾销税计算,出口到印度国内单价将会增长至849美元/吨。按照2024年出口单价水平来看,处于偏高的价格水平。如果按照232美元/吨反倾销税计算,出口单价将会增长至941美元/吨,在中国PVC出口单价中可以排名前列。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 2 中国PVC出口国家单价(美元/t)
印度征收反倾销税的起因,是中国对印度PVC产业的冲击,可能是中国PVC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连锁反应。
PVC反倾销税开始于2006年,在当年6月份,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美国等8国的悬浮级PVC发起反倾销调查,2007年12月终裁对中国企业征收61.25-147.96美元/吨的反倾销税。这是印度首次针对中国PVC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标志着中印PVC产业竞争进入制度化的博弈阶段。
从2014年开始,印度第一次日落复审终裁维持征税,税率调整为61.25-147.96美元/吨,并取消对韩国的反倾销措施。2019年,印度第二次日落复审将中国应诉企业税率统一降至61.14美元/吨,但未应诉企业仍适用更高税率。这一政策,更多反映印度对中国PVC企业竞争策略的转变,那些应诉企业将有机会进入印度PVC市场。
2022年2月份,印度反倾销税到期后,印度未立即延期,给中国PVC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商机。从2022年中旬到2024年3月份,中国出口印度规模快速增长,从前期的不足100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133万吨,占到印度PVC总进口量的35%及以上。
在这段时间内,印度国内PVC企业频繁向政府申请,以印度产业受损为由,重启反倾销调查。至2025年8月份,印度政府终裁将税率大幅提高至122-232美元/吨,较2019年税率出现了100%以上增幅。
从印度对中国反倾销税发展历程来看,印度对本国PVC产业的保护长期存在,中间政策空档期给中国PVC企业带来了机会,中国PVC出口至印度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也是此次印度再发“反倾销”的关键原因。
目前中国PVC出口对印度有一定的依赖度,短期内在全球范围重新选择“印度平替”国家不太现实。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PVC产业出口压力可能会陡增,对应国内竞争压力也会快速增长,市场价格也将随之有所表现。
另外,此次印度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费,要明显高于美国、日本和韩国,这与印度进口中国PVC产品占比权重有直接关系。
长期来看,印度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预期将会新增300万吨PVC,预计2028年总产能达459万吨,很可能会降低PVC的进口依赖度。从这点来看,印度也并不是中国长期的PVC出口目的国。
对于中国PVC企业来说,需要尽快适应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冲击,特别是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不要因为印度反倾销税而影响到对其他国家消费市场探索。另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尽快进行东南亚国家和非洲等新兴国家战略布局,并开发医用级PVC、糊树脂专用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规避关税。未来3-5年,中国和印度的PVC博弈将会进入关键时期。中国企业若能率先完成技术、产品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就能在下一轮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