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晨科技”)正式宣布:其子公司上海氢盛创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盛能源”)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海上5兆瓦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已实现全功率测试启动并成功正式下线。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海上绿色氢能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更一举为深远海风电制氢和陆上风光离网规模化制氢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这款针对海上漂浮式平台设计的大功率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突破了高耐久材料、高传质流场、高精度装配和高效率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离网运行、防腐蚀、抗风浪和轻量化等特性,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小时制氢量达到1000标立方米,是国际上产能最大的海上PEM电解槽及系统。
突破四大核心技术 产品性能领跑国际
该系统专为海上漂浮式平台定制,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技术攻关,以四项关键技术创新打破行业壁垒,核心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产能与材料革新:采用新型材料和高可靠封装设计,将PEM电解槽产氢能力提升至1000标立方米/小时,满足大规模制氢需求;
2.极致轻量化设计:通过集约化和模块化架构,整体重量仅为传统碱性制氢系统的1/6,适配海上平台承重限制;
3.海洋环境自适应:针对海上晃荡环境开发专属稳定系统,可有效抵抗海洋波浪影响,确保恶劣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
4.智能低耗运维: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和无人化运维,同时直流电耗低于4.3千瓦时/立方米,动态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完美匹配海上风电功率波动,达成“风电-制氢”协同一体化。
破解海上制氢难题 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评估,海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7.8亿千瓦,其中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5.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2.3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仅为4420万千瓦,电力输送成本高成为制约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核心瓶颈。
此次下线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为这一痛点提供了最优解:将海上风电转化为氢能输送,相比传统海底电缆,成本可降低30%以上,且输送距离越远,经济性优势越显著。适应深远海环境和风电波动性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开发深远海风电资源提供了新路径。未来,该技术可将当前难以开发的深远海风电资源转化为绿氢、绿氨等无碳燃料,通过管道或者船舶运输至沿岸地区或出口,为国家能源转型和海洋强国战略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能源综合企业,申能集团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形成“三纵三横”战略体系,此次海上制氢装备的突破是其氢能产业链的关键延伸,成功实现“制、储、运、加、用”全环节覆盖。该海上制氢系统明年将在海南申能海上风电平台示范应用,未来有望成为深远海风电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新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