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东威海开幕。专家在会上指出,2026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行业应注重扬长避短,实现差异化竞争。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指出,钠离子电池是绿色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瞄准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表示,钠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当前产业逻辑正从“价格颠覆”回归“价值创造”,钠电池应聚焦其快充、低温与长寿命特性,在特定性能市场率先突破。他认为,2026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商业价值开始凸显,可显著降低用户全生命周期成本。随着规模扩大与能量密度提升,钠电池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邓亮指出,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尤其适合钠离子电池在宽温域与高倍率场景的应用。正极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需与耐低温/高温电解液、适配负极等系统部件协同优化,方能实现长循环与高倍率充放电。展望未来,钠电池需在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方面持续突破,并提前布局材料回收利用体系,以更好响应市场期待。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何鹏林表示,我国钠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布2项国标,另有11项国标及行标正在制定中。此外,我国牵头的4项钠电池国际标准也正在起草过程中。标准制定过程中,对44家企业生产的钠电池进行了试验验证,数据显示,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与安全性方面总体优于锂电池,与锂电池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形成互补,并在多个领域具备替代铅酸电池的潜力。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多项测试通过企业名单。其中,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包括上海汉行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5家;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测评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依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团体标准T/CNESA 1006—2025《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