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电催化甘油氧化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在反应液中添加微量铜离子,可有效解决催化剂在工业级大电流密度下的失效难题,大幅提升产物效率与稳定性。相关论文成果2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发表。
甘油作为生物柴油产业的副产物,经氧化可升级为药物、食品、护肤品及面料的重要原料。传统的热催化甘油氧化污染大、能耗高,而电催化甘油氧化技术以水为氧化剂、以绿色电能为能量输入,为甘油氧化绿色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然而,电催化甘油氧化技术走向产业应用面临一大瓶颈:在工业级的大电流密度下,钴、镍等常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易发生氧化非晶化,催化剂的表面像被“电糊了”一样变得松散、无序。这不仅使生产目标产物的效率大幅下降,还浪费电能与原料。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在反应液中添加微量铜离子,在反应过程中这些铜离子能在两种价态间灵活切换,如同一层“动态铠甲”,可有效维持催化剂表面的晶体结构,从而抑制非晶化。
经测试,铜离子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甘油氧化的产物效率,在6×6平方厘米的电极下,每小时可生产13.2克氧化产物,且能连续稳定运行超100小时,展现出大规模应用的工业化潜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