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氯乙烯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氯乙烯生产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应急管理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范》(GB 14544-2025)(下称《规范》)于近日发布,自202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08)。
《规范》适用于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企业的生产、储存和应急处置。
氯乙烯的生产过程涉及乙炔、氯化氢、二氯乙烷等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工艺环节复杂,安全风险突出。本次标准修订,在充分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氯乙烯相关事故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安全生产实践经验,从设备设施建设、基础安全管理、关键生产参数控制、联锁装置设置、物料储存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安全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介绍,《规范》强化了安全基础管理要求:规定液态氯乙烯停止输送时,不应封闭管道,应有安全泄压措施;要求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气柜小修、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中修、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大修,并规定了相应的检修内容;正常运行期间,进入同一氯乙烯生产厂房或储存场所的工艺操作人员不超过2人,更换触媒等作业不超过6人;氯乙烯及精馏高沸物充装场所的作业人员不应超过2人。
同时,《规范》对厂房选址和布置提出了要求:氯乙烯气柜、储罐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控制室、交接班室、化验室、办公室等人员集中的建筑布置在装置外,并应根据爆炸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抗爆设计。
在设备与管道方面,《规范》要求,乙烯及精馏高沸物装卸车应使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不应使用单端面机械密封离心泵和填料密封离心泵输送氯乙烯。
此外,《规范》增加了电气仪表、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规定了仪表及控制系统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聚合釜搅拌动力用电、终止剂加料泵、密封水泵用电负荷应为一级负荷。
该标准的实施,将为乙炔法氯乙烯生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安全技术指导,有助于推动全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