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世贸组织最新预测,2025、2026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分别为2.4%、0.5%(2024年为2.8%)
※ 根据多方预测,四季度我国GDP同比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可实现5%的增长目标。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已推出,聚焦石化、化工、建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等十大行业,政策更注重新质生产力赋能升级,强调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
※ 四季度,尽管俄乌冲突升级,对俄制裁风险仍存,联合国恢复对伊朗制裁,但石油市场预计依然波澜不惊,总体宽松
※ 国内成品油需求总体下降势头在四季度得以维持;化工市场需求预计小幅增长,市场对高端聚烯烃、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的需求增长将快于传统产品
进入四季度以来,美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导致中美在船舶费用、稀土出口管制、反垄断等多方面出现经贸摩擦。美国高关税及政策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国内经济仍面临需求不足的压力,从多方面影响到石油石化行业。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和经济的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一是美国与欧盟、日本等贸易条款细节还存在部分争议或有待明确,与印度的关税谈判在继续推进中。二是近期中美关税博弈由升级转向缓和。先是特朗普10月10日以中方实施稀土等出口管制为借口,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等,至10月26日,中美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经贸磋商达成基本共识,市场乐观情绪蔓延。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美近期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包括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等,中方也将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分析认为,当前中美经贸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三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合法性有待美国最高法院判决。
世贸组织(WTO)最新预测,2025、2026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分别为2.4%、0.5%(2024年为2.8%)。
我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从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经济延续“内需不足+外需韧性”特点,GDP同比增长4.8%,前三季度增长5.2%。截至9月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6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根据多方预测,四季度GDP同比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可实现5%的增长目标。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已推出,聚焦石化、化工、建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等十大行业,政策更注重新质生产力赋能升级,强调反对行业“内卷式”竞争,这都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国际油气市场需求总体宽松
尽管俄乌冲突升级,对俄制裁风险仍存,联合国恢复对伊朗制裁,但四季度石油市场预计依然波澜不惊,总体宽松。支撑因素表现在:
一是石油需求进入淡季。北半球驾驶季结束,炼厂逐渐进入秋季检修高峰,预计四季度全球石油需求环比三季度下降约50万桶/日。
二是“欧佩克+”维持谨慎的增产政策。非欧佩克产量四季度将环比增加30万桶/日,圭亚那、美国和加拿大将分别增产约17万桶/日、15万桶/日和5万桶/日。“欧佩克+”于4~9月完成自愿削减的220万桶/日和阿联酋新增30万桶/日配额的释放,4~8月实际增产139万桶/日,低于配额增量192万桶/日。该组织宣布10月和11月均温和增产13.7万桶/日,沙特阿美将10月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价贴水下调1美元/桶至2.2美元/桶,11月维持不变,体现了“欧佩克+”既要继续争夺市场份额,也将随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量政策以避免油价大幅下降的意图。总体看,沙特等核心产油国产量仍将增加,估算四季度全球新增石油供应将达到近170万桶/日。
三是国际油价预计继续保持60~70美元/桶的中低位运行水平。天然气进入需求旺季,但市场表现相对平稳。欧盟提前做好了天然气的储备工作,对俄制裁几年来天然气自给、进口等供应多元化渠道建立,形成新的均衡。美国继续保持油气增产,俄罗斯天然气转向亚洲市场,全球供应总体宽松,气价保持相对平稳。
国内成品油及化工市场需求下行
1.成品油需求总体下降势头在四季度得以维持
政策及季节性规律推动电动汽车在私人出行领域渗透加速,继续对汽柴油需求形成替代。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94万辆,同比增长40.1%,内销(即不含出口)渗透率达46.4%,按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往年呈现的季节性前低后高特征,四季度渗透率较上半年将高出5~10个百分点;同时,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优惠退坡(估算平均购车成本将增加0.5万~2万元/辆),车企提前锁价或降价对冲,激发前置购车需求,预计四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8%左右,四季度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增长至接近560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比重将可能提升3个百分点至12%。
预计四季度汽车总保有量为3.45亿辆,同比增长4.3%,而燃油车总保有量2.92亿辆,同比微增0.1%,转入下降拐点趋势明显,其中汽油车保有量同比微增0.4%,柴油车保有量同比下降3.6%;在新能源汽车和LNG强势替代下车辆使用率和用油强度继续回落,单车用油量年均保持4%~5%降幅。预计成品油终端消费0.99亿吨,同比下降4.9%,其中汽油、柴油、煤油(中航油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下降6.6%和增长3.0%;全年成品油消费量3.89亿吨,同比下降4.3%,降幅较2024年扩大两个百分点以上。
气价下行影响运输燃料经济性,新能源重卡需求增长。尽管燃油重卡、天然气重卡与新能源重卡均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但油价下行削弱天然气经济性,而短途运输中电动车经济性凸显,中重卡的新能源化进程明显加快。调研部分物流运输企业了解到,当前经济形势下货运市场与货运量难以出现明显改观,运价持续收窄,企业控成本压力加速车辆能源转换。单边运距100公里左右燃油车往返费用在750~800元,使用电动重卡后费用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推动商用车市场结构性改变。1~8月,燃油、LNG和新能源重卡终端销售量同比分别下降0.1%、下降8.5%和增长60.5%,预计四季度LNG重卡销量3万~4万辆,同比难有增长;新能源重卡销量则同比增长60%以上。
航煤消费回归潜在增速,呈现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较疫情前放缓态势。上半年航煤消费1980万吨,同比增长4.3%,国内航线消费量首次呈现负增长,主要受去年春节返乡出游的报复性增长带来高基数导致,体现出在疫情带来的恢复性增长因素全面消散后,国内、国际航线需求中长期呈现出不同发展特点,估计四季度(中航油公司加注量口径)995万吨,同比增长4.0%,其中国内航线航煤加注量同比仅增长1%~2%,外航、国际及港澳台航班同比增长11%以上。
2.化工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四季度我国经济温和复苏,与日常消费、新能源产业、包装相关的领域化工产品及原材料需求稳定。但在房地产行业形势低迷、多地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形势下,地产行业对化工材料需求的拉动效应不足,使得化工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旧疲弱。国内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及各类产业领域设备更新虽然对化工产品需求带来推力,但是各地、各行业在城市更新、设备更新过程中受资金投入、政策协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项工程推进速度不一,政策执行进度与实际预期存在一定程度差距,导致城市更新及设备更新对化工原料等需求拉动空间有限。
美国发起的关税贸易战导致我国化工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海外空间压缩,外需不足。供给方面的竞争日渐加剧,我国和中东地区的大量新增产能将持续释放,特别是乙烯、丙烯及其下游衍生物。中东传统强项集中在上游资源端,但近些年我国等资源国家重视产业链的延伸以增加行业附加值,进一步增加全球范围下游石化产能,同时导致全球市场尤其是某些基础化学品,将长期处于供应过剩或紧平衡状态,供需宽松抑制产品价格和行业开工率。国内中低端化工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化工高端材料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化工行业在海外竞争力有限。
总体判断,四季度国内化工市场需求小幅增长。从发展方向看,化工高端化、绿色化、资源循环利用是长期发展趋势方向。一个季度表现的变现不会改变整个行业的进程,但季度的表现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节点。市场对高端聚烯烃、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的需求增长将快于传统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